擦亮铁东教育金字招牌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

hfppw2年前 (2021-09-15)教育152

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,创造优美环境。

教书,兴千秋伟业;育人,载万世丰功。多年来,铁东教育一直是全市教育工作的排头兵,更是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、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区。在“布局合理、队伍精良、特色鲜明、质量领先、发展均衡”的理念指引下,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,办学条件明显改善,办学水平显著提升,服务能力显著增强,优质教育全面均衡,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,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市首位、全省前列。

阳光分班,促教育均衡发展。

我区现有幼儿园93所,中小学共26所,全区共有教职员工总数2737人。我区牢牢把握教育发展方向,实施百千教师学习工程,学习新思想、新理念,形成教育发展强大合力。采取“4464”工作法,即全系统各级党组织,全年召开党员大会4次、讲党课4次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次、学习研讨交流4次,努力让学习新知成为全系统干部教师工作生活的新常态。通过实施立德树人工程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以“活动”为载体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
集团化办学,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。

“辽宁省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会”在我区召开,标志着铁东区课堂教学改革已跻身全省一流,全国先进行列。我区不断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工程,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实施教师发展工程,全面优化干部教师队伍。积极引进东北师范大学、辽宁师范大学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、免费师范生和公招生到学校从教,为铁东教育积蓄了后备力量。

坚持“五育”并举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
近年来,我区严格执行阳光招生分班政策,100%采用“计算机随机分配”方法,切实维护了教育公平,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。我区始终保持查处在职教师违规补课“零容忍”的高压态势。实行课后看护服务,有效提升教育服务功能。全区各学校努力研发特色课程与活动,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,有效促进了课后看护工作的良性发展。目前,全区共有2179余名教师参与其中,有近2.8万名中小学生从中直接受益。

旗帜引领初心牢,坚定信念跟党走。

我区不断优化布局结构,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以“三·三制”为基本布局思路,统筹学校共同发展意愿,实现优质资源充分共享,努力形成一所学校与若干所学校组成的学校共同体,实现教育教学统一管理、优质资源充分共享,“南、北、中”三个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。

书香飘到校园外,全民阅读再向前。

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加强体育教育,多措并举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。提高美育素养,依托各种平台开展艺术活动。强化劳动教育,培养学生劳动观念、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,形成尊重劳动、热爱劳动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。坚持“五育”并举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
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。

日前,全区多部门联动,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联合检查,加大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力度,并细化完善措施,坚决将“双减”工作有效落地落实。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,我区努力提高“减负”认识,强化过程管理,深化课程改革,加强家校联系,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,有效遏制学生校外课业负担过重问题。我区制订全区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方案,将“减负”规定印发到每所学校,涵盖了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和书面家庭作业量,严格规范考试管理,严禁学校、教师违规补课等内容。坚持正确办学导向,注重改变教师的认识,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。在解决“在职教师补课”等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上,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,规范从教行为。同时,形成家校共建“减负”联动机制,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。我区还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完善教师管理机制。加大执法力度,规范校外培训机构,拓展课后服务,探索公益补课行为,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,全面提升育人质量。

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。

教育是最牵动人心的事业,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方面。铁东区制订实施《关于全面促进优质均衡、努力实现铁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扎实推动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果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凸显,鞍山教育最强区优势更加突出。我区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,着力改善办学条件,稳步提高教师待遇,加强师风师德建设,坚持特色教育与“五育”并举,巩固鞍山教育最强区地位,使教育成为铁东最亮的金字招牌。

开展专项整治,将“双减”工作落到实处。